随着企业越做越大,产品类型越来越多,结构越来越复杂,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;所以需要由专职产品经理负责单一产品研发或产品线规划,同时兼顾产品的上市策略、定价策略、整合营销策略等。
产品经理对产品的完善和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但是在产品创新方面却难以突破,反而是企业的领导者对创新的追求,决定了企业是否能研发出创新型产品。
正如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名言:“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,他们肯定会告诉我:“一匹更快的马。”
当石英计时技术发明的时候,机械计时就注定了其市场份额会被取代;数字摄影的发明,也注定了坚持胶卷相机的柯达的衰落;智能手机的面世也意味着功能机将走进历史的坟墓中。
颠覆性创新就意味着原来的规模成为负担,取得的成就成为泡影;市场要重新教育,资产积累需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开荒中,是否开采的出金矿却是未知。
初创型企业的创新只有做到首战必胜,企业才能活下来,才能在资产积累中从小微企业迈向中型企业。
这样成长起来的老板,企业虽然是从小做大,但眼界是看大做小,看远做深;能看到大的时代趋势和机会,但选择从一个小的、具体的切口进入。
产品经理在规模企业中处于中层,中层管理者的身份决定了他难以具备颠覆性创新的眼界。
在初具规模的企业中,产品经理通常是从基层做起,一步一步爬上来的,这就决定了他一直以来的眼界是从下往上看的,盲人摸象式的,难以有超越本身职位的眼界和洞见。
1977年,苹果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,开启了PC革命时代。
1997年,苹果濒临倒闭时,色彩鲜艳的iMac G3将苹果从破产的边缘拯救了回来,它是首款面向一般消费者的电脑。
2010年,平板电脑iPad初次登台,iPod,iPhone以及iPad开启了“后PC革命”。
苹果的产品创新能够一次一次突破行业的瓶颈,应归结于乔布斯的对于行业准确的预测和判断。
如今苹果那些与乔布斯共同开创“后PC时代”的产品经理们,却再也无法推出新一代革命性产品了。
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技术创新的能力,而是缺了那位带领他们改革创新的领导者。
在部分市场垄断行业,巨头们不再看中创新能力,它们的营销和销售在起主导作用。
产品经理及产品研发人员被排挤出决策层之外,公司逐渐遗忘制造伟大产品的意义。
产品研发和营销推广在企业里是两个部门,虽然如今的产品经理致力于将两者包揽于一身,但事实是他们难以获得话语权。
产品创新是长线,开发的是消费者未来需求的产品,未来的需求必须提前布局,前期的研发一定是高成本低回报。
营销和销售是短线,可以立即看到效果,产生收益,通过营销才能做到低成本高回报。
只有不断的产品创新才能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,争取到下一轮机会窗口期的门票。
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红利——改革开放以来,消费需求逐步加快,从短缺经济到物质需求基本满足,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给了企业深度分销巨大的营销空间。
同时这种红利滋生出许多的蚂蚁市场,产出大量劣质价廉的产品,行业恶性竞争更无力改革创新。
而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大消费时代,对于精神消费的追求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,只有不断的产品创新才能跟上消费升级的节奏。
厂家看好的产品,渠道很可能不愿意推广,用户很可能不买帐,因此营销推广在这中间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如果产品在技术上解决了创新问题,但营销部门却没有教育用户的能力;那么,技术视角的产品越好,企业的灾难越大。
这一大步跨的好不好看,需要老板来拍板,如果老板点赞加鸡腿,升职加薪跑不了,否则只能拍拍屁股走人了。
那么这一大步要不要跨?或是小碎步更稳妥?就成了每个产品经理内心时常会思考的问题。
更多产品经理宁愿职业晋升的路上走得慢一点,也要求稳,而产品升级似乎是相对更稳的那条路。
“站在老板角度思考,站在员工角度做事”——这是刘春雄老师多年前提出的一个中层思维的行为准则。
站在老板角度思考问题,就是站在产业或行业顶端的高度从上往下看,而这需要做到三点:
举个例子:华为办公会CEO听取一名研发部长汇报,该产品线压力很大,竞争激烈,产品市场一直处于“应急状态”,忙于解决现实问题。但汇报完后,徐总批评研发部长:“我关心的事情,你一件也没讲,讲的都是我不关心的。”、“作为研发部长,必须给公司讲清楚你的平台和关键技术怎么规划,你的芯片是怎么规划的。”
如果说站在老板角度看问题是看机会、看趋势、看底层逻辑;员工角度看问题是看漏洞、看局部、看细节。
企业的最终目标是高层决定的,凡是不能达到高层目标的规划,都是没有价值的。
听到很多言论说在中国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,那么产品经理呢,也吃青春饭吗?
人人都是产品经理(是以产品经理、运营为核心的学习、交流、分享平台,集媒体、培训、社群为一体,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,成立9年举办在线+期,线+场,产品经理大会、运营大会20+场,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,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,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。